日本旅游网
yokosojapan
 中日旅游交流   倡导文明旅游   行业政策法规 
邮箱:cnjpetr2009@126.com 传真:86-10-6572-6504
在日本学花道

在日本学花道

 

 

很难描述第一次在日本看花道展览的心情,那是一种让人感动的美。展厅内流泻着轻轻的音乐;一色淡淡银灰素雅和服的接待者也是插花作者,细步慢语,微笑着频频鞠躬;柔柔的灯光聚在一组组或沉静或奔放,或典雅或活泼,或小巧或艳丽的插花作品上。插花作品的立体感,使之较绘画更具雕塑味,而它丰富的色彩又较雕塑更具绘画味。插花的意境和神韵有的如格律诗,严谨精炼意味无穷;有的如抒情小品,行云流水一派悠然。流连于展厅,作者们温文尔雅的风度气质更增添了花道的魅力。活生生的自然美与精巧的艺术美在这种氛围中融为了一体……

在日本花道展厅

20世纪90年代初,我头一次迈出国门,以探亲身份到了日本。当我连比划带写汉字地告诉滨田夫人我想学花道时,她似乎很惊讶我的好奇心之广。从小爱花,无奈成长在那个少有色彩的灰色时代,鲜花属于遥远的小资情调。儿时附近校园内那排当篱笆用的栀子花,多少回成为我率小同学们偷摘的目标;而武汉大学的桂花树,也几乎成了我对大学向往的原因之一。改革开放初期,鲜花仍然还是奢侈品。能来日暂住,花道自然成了我视线中的亮点。如此,滨田太太很快成了我的朋友和向导,几天后就带我去参观了一个花道展。在展厅,我认识了以后的花道老师小川白贵先生。滨田太太一边警告我正式跟小川先生学花道很费时费钱,一边帮我联系到公民馆参加“野菊会”活动。

“野菊会”有20多位家庭主妇参加,每月一次,由小川先生指点练习插花。每次大家从各自小院就地取花材,我只得求助于房东太太。好在常送些自制的饺子包子之类给她,因而也乐得让我在院子里采点花草。这种活动费用很低,大家以自娱及社交为主,插花造型和用材都简单、随意,先生因材施教。碰到文化节之类,野菊会也举办小小花展,自得其乐,不失为主妇们的一种好社交活动。因我不能仅满足于此,滨田太太又介绍我参加柴芳子老师家的插花聚会。

芳子老师婚前学池坊花道达十年之久,已获得花道最高级别,但并不一此为业。她一家三口住公寓楼,家里装饰如她本人一样典雅柔美又简洁舒适。公司职员加主妇的身份使她日程很紧,而隔周六的下午则是完全放松的:两个同是职业女性的朋友来跟她学插花。因不是正式授业,故学费很低,而我的学费被友好地免除了。每次花材由柴夫人统一购买。费用大家自付,我从花道礼节、坐式、日常用语等学起。开始觉得很拘谨,但很快地,那种弥漫在小小居室内的女性特有的宁静、平和,优雅的氛围以及活生生插花作品的完成使人感觉非常美妙。插花完成后,大家回到西式餐桌舒适地就坐。少而精制的茶点,南北东西地聊天,那种情调使任何烦杂都可抛开。插花作品各自装饰自家居室,两周后鲜花已谢,大家重聚一次,居室环境也因一盆不时更新着的鲜花而平添了许多生气。

 

在日本学花道

芳子老师家的插花聚会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学插花的同时,我的日语也突飞猛进。不久我进了一家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没想到的是严格紧张的高科技公司内也有插花:每星期一花店送来花材,下班后几个有兴趣的姑娘自动留下插花,分别装饰经理室、会议室、接待厅、门厅、走廊等处。很快我就加入了她们的行列。公司的千惠子小姐曾多年从师于小原流花道,自然又成了我的老师。每周一次,姑娘们根据个人喜爱,在千惠子小姐指导下嘻嘻哈哈一阵之后,公司的花饰就焕然一新了。日本社会的高度现代化与传统民族文化的共存,当然不仅限于花道,这真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

工作以后我便还是去正式拜师学花道。我的花道先生名为小川富贵子,花道雅号为富松庵白贵,一般称小川白贵。先生一生都在从事花道,是尚山古流花道教授,县花道协会副会长。她家里设有古流师范花道教室,其弟子中有的已成了花道教授授业,正在学的有职业女性、家庭主妇,还有达到较高水准的中学生。每年她都要率弟子们办一次小川白贵社中插花展,她本人的花道活动更是繁忙,曾多次得到政府的嘉奖。

 

在日本学花道

在小川先生指点下研习花道
 

小川先生的授课基本上是个别指导。每周五下班后,匆匆晚饭后就直奔花道教室。工作一周后本应很疲劳了,但学花道的过程自然地使人的身心都很放松。小川先生气质之高雅端庄,精神之饱满活跃,让人难以相信她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妇人了。先生的家是一个传统的日式院落:木拉门,塌塌米,鲤鱼池塘,樱树石径,到处都呈现出雅致和活力。跟她学花道,真是一种非常愉悦的享受。当我抱怨中国少有花店,少有鲜花时,先生肯定地说这不会长久。她不断地鼓励我以后回国要坚持练习,把花道带回中国去,因这原本是中国的文化。也许由于我的用功和悟性,加上我在日暂留的身份,很快我被授予了花道雅号——刘松庵白惠。当樱花前阵到来的时候,我的作品参加了小川先生社中插花展。一袭和服木屐,据说也衬得我光彩四溢,而师生们的良好自感及来宾们的以花会友,相知相识,使得花展实质上成了一种美的文化的聚会与展示。

从先生那里我得知日本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唐朝的佛堂供花,传到日本后,其天时、地利、国情,使之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先后产生了各种流派,并成为女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各流派其特色和规模虽各有千秋,但基本点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贯穿于花道的仁义、礼仪、言行以及插花技艺的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韵之中。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创造。因此,任何植物和容器都可用来插花,任何人都可能漂亮地完成插花。因此,从深处看,花道首先是一种道意,它逐步培养从事插花的人身心和谐、有礼。其次花道又是一种技艺,可用来服务于家庭和社会。最后,花道还是一种易于为大众所接受的,可以深入浅出的文化活动。日本妇女以温文尔雅著称于世,她们对服饰、色彩的搭配无不具有东方神韵。我想,这与花道的普及不无关系。

 

在日本学花道

我的作品第一次参加花道展览
 

落樱纷纷的时候,我回国了。我的多少有点特殊的身份及谦虚好学的态度在这个礼仪之邦的小城中给我带来了诸多方便。正式学花道半年多,先生不仅在学时学费上给我以优惠,更破格授予我尚山古流花道的初级证书。我心存感激又忐忑不安:往日繁重的工作、家务、孩子等等几乎使我失去了自我,学花道原本是为了过过瘾,不知道回北京后是否还能有时间和心情偶尔摆弄几根枯枝,采几朵野花,继续花道练习,并如先生希望的那样带动起趣味相同的朋友?

时光飞逝,转眼近20年。每年一次的校园插花展览,以成为校庆的保留节目。我把作品拍照后寄给先生点评,由此,又获得了花道中级证书。更重要的是,花道的启蒙以及小川先生的影响,对我后来的成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终,我还是开设了“生活美学”这门课程,通过插花DIY,传播“以花为伴”的理念。

 

在日本学花道

清华校园里的插花展览

资料来源:新浪博客
    转载时间:2016年05月16日

    转载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b59a14010113x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