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游网
yokosojapan
 中日旅游交流   倡导文明旅游   行业政策法规 
邮箱:cnjpetr2009@126.com 传真:86-10-6572-6504
日本相扑文化简介

日本相扑文化简介

在日本各项传统艺能中,一直保有高度的人气、历久不衰的项目,便非相扑莫属。堪称日本国技的相扑运动,已拥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而现行的制度是在三百年前确立的。在相当保守且包含许多封建色彩的相扑世界里,学长制、师徒关系、部屋制度等传统,常使得新进选手感到十分的辛苦,并萌生退意。因此,对选手而言,能够站上土俵出赛,即是一项无上的光荣。另外,日本相扑协会为了向海外推广日本传统文化,在夏威夷等地建立了相扑学校,吸引了当地原住民及其他外籍人士的参与,进而培养出许多优秀的选手。台湾民众较为熟悉的相扑选手如小锦、曙及武藏丸,便都是夏威夷原住民。而近来备受瞩目的旭鹫山选手,则是由外蒙古赴日发展的青年。相扑运动随着现代社会的脚步而渐渐屏除封闭的大门,或许在将来不久的日子里,土俵上出现着不同人种的选手比赛,也不足为奇了。

一、 相扑的由来

相扑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也是日本最早的竞技活动;跟据传说,各部落间的领导权由相扑赛决定,获胜者所属的部落即有最高的地位。

相扑最早出现于宗教活动,在丰收的季节,民众在神坛前面举行庆祝活动之一。

西元7世纪允恭天皇的葬礼,当时中国曾派遣特使致意,并表演雅乐和舞乐。其中的舞乐,由力士裸露上身表演角力,称为「素舞」,日文发音与今天所称的相扑接近,据说这就是相扑一词的起源。

奈良时代,相扑活动才正式进入皇宫,成为年度竞技大赛。早期的相扑比赛规则并不严谨,拳打脚踢加摔角都上得了台面,但是由于皇室的介入及赞助,使得这项活动渐具规模,也更接近现代相扑。

12世纪,日本的内战不断,相扑攻击技巧也在战斗上发挥作用,此后的武士与早期的柔道都可能与相扑有关。

16世纪中期,在大将军织田信长的推动之下达到全盛,比赛场地「土俵」的设立,也使相扑走向竞技之路。

相扑真正走入民间,始于17世纪的江户时代。当时已出现了职业相扑力士,主要集中在江户、京都等都会区,并有固定的组织。职业相扑迅速发展而平民化,也逐渐成为日本的国技。

19世纪时相扑一度式微,加上文明开化的风潮汹涌,甚至有人提出废止相扑的言论,但明治天皇毅然反对,而且亲自举行比赛,才使得相扑度过衰亡的危机。

昭和天皇对相扑更是喜爱,1925年4月29日,宫中为庆祝他的生日,在赤阪御所举办比赛,当时仍为太子(称为摄政宫)的他会后大喜而颁赐一笔赏金,相扑界即使用这笔赏金制作了一座优胜摄政杯。这个摄政杯促使了原来各自为政的东京和大阪两个协会合并,后来更作为历届比赛的奖杯,形成相扑至高无上的荣誉。

如上面所述般,相扑运动历史悠久,一直受到天皇和将军们的喜爱,即使在已经完全成为民间运动的今天,天皇和皇太子仍经常亲临比赛会场观赏,这是其他运动所无法相比的,因此,相扑选手们自然受到社会尊敬,享有崇高的地位,战绩辉煌者更成为国民崇拜的偶像。

二、 相扑的进阶顺序与所得(参考附图)

[ 付人 ] 只可算练习生,无薪水,少数零用钱,需做杂役。

[ 关取 ] 正式选手,有薪水,可享受各种待遇。

[ 付人 ] 等级是:  序口 ( 约一百人 ) → 序二段 ( 约二百八十人 ) → 三段目( 约二百人 ) → 幕下 ( 约一百二十人 )。

[ 关取] ( 现不到一百人) 等级是: 十两→幕内( 平幕前头) → 小结→ 关协→ 大关(小结、关协、大关又称三役) → 横纲( 相扑界最高级力士,自江户时代至今只有64 人)。

三、 相扑年中的比赛日期与场次

一 月   初场所 ( 东京 )

三 月   春场所 ( 大阪 )

五 月   夏场所 ( 东京 )

七 月   名古屋场所 ( 名古屋 )

九 月   秋场所 ( 东京 )

十一月   九州场所 ( 福冈​​ )

每奇数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为比赛首日,为期十五天。

四、 力士的一生 从入门、新弟子到横纲

职业选手入门无年龄限制,但需身高 173 公分以上,体重 75 公斤以上。

前相扑是指序口检查合格之新弟子即谓[ 前相扑] ,这些新弟子们即在土俵上相互比赛,在十五日之比赛中,前五日比赛三胜者唯[ 一番出] ,前八日比赛中三胜者为[ 二番出世] ,前十三日比赛三胜者为[ 三番出世] ,即可在土表上举行[ 新出世] 发表。并且其名字可登在番下一场比赛之 [ 番付表]上,此后即上相扑选手之路,故名序口。又因名字登在番付表最下面,且人数众多,字体很小,需用显微镜才看得到,所以又名 [ 显微镜 ] 。

序之口→ 序二段→ 三段目的顺序是,序之口选手中比赛成绩较好者,其名字可从番付表最下段上升一层为[ 序二段] ,再优者更可再上至第三层为[ 三段目] 。三段目选手则需在国技馆之相扑教习所进行一个月左右之研习,研习内容包括 : 相扑之历史、知识、即为日后升上关取之签名等。

幕下三段目之上为幕下,由于幕下与正式选手关取之最下层 [ 十两 ] 只差一步,故而在付人中可算是老大。而在大学或业余比赛中,得第一名而入职业相扑界者,入门之时即跳升为 [ 幕下付生 ] 。幕下选手中此场十五日比赛内全胜者,即升为关取之十两;或比赛最优者,亦可在下一场比赛中升为关取。

十两 ( 十枚目 )是江户时代到明治初期幕下最上位前十名力士,每年可领到十两金额,故名为 [ 十两 ] 或 [ 十枚目 ] 以为幕内候补。目前东西各十三人,共计二十六人各为十两,幕下以下七百人左右,十两以上之关取约为七十人,约十人才有一人能升为关取,可谓十分难。幕下及其以下之选手,每一场比赛中仅参赛七日,其余八日需照顾、服侍关取,但升为十两后则十​​五日全部参赛,同时其待遇与以前完全不同,可谓天堂、地狱之分别,此时可有二、三位付人服侍。

幕内 ( 前头、平幕 ) 是平安时代 [ 相​​扑节会 ] 中,强壮的力士四周围的一层幕,故称幕内。幕内力士其薪水比十两更高且待遇更优,可有四、五人之付人服侍,且比赛获胜者可得由企业界所提供之 [ 悬赏金 ] 。所谓悬赏金指在幕内比赛中由企业界( 个人名义不可) 提出给比赛获胜力士的奖金,可在比赛前由人举赞助企业名的旗帜绕土表场一周,每次赏金六万,但至少需提供五日以上,故而财力不够亦不行。

小结 → 关协 → 大关 ( 此三力士又名三役 )的顺序及名称由来是: 大关之名由来在市町时代。当时相扑打团体战,并非今日之个人战,先取对方关 ( 关所、关门 ) 为优胜,此亦为关取之语源,而其中若有一超强力士将对方所有力士打倒者为大关。小结与关协败阵者其排名立刻从番付表下滑,但大关则除非连续二场所败阵,其排名不会从番付表下滑。关协必须连续三场所比赛中有一场十胜以上,且合计三十胜以上方得升为大关。 ( 即合计三十九场比赛中胜三十场以上 )。

横纲:横纲是相扑力士之最高位者,江户时代至今仅有 64 位,可谓十分困难。江户时代以前并无横纲。江互时代再建寺庙及神社十的相扑表演规定,由大关升入横纲必须至少连续两场比赛优胜且人格足以为全力士模范者,才有可能得此荣誉。

五、 相扑的综合知识

A. 力士入场前的动作 ── 有五个步骤,分别「撒盐」、「尘」、「四股」、「蹲踞」、及「仕切」;赛后则还有「手刀」:

1. 「撒盐」:在日本人的观念,撒盐可以驱邪。力士在赛前撒盐,除了表示驱 邪,还有向神祈祷,保佑自己不要受伤之意。

2. 「 尘 」:即「尘水手」之意,表示自己没有带任何武器上场。

3. 「四股」:乃是以双脚轮流顿地,耤由力士威武的身躯,来镇慑躲藏在地底的邪灵。此动作的宗教意义较为浓厚,不过也有人认为是赛前的暖身运动。

4. 「蹲踞」:脚掌尖着地,双膝外张、稳腰并将双肩放松,将手放在膝盖上,此为力士的基本动作之一。为了保持平衡,上身必须挺直以维持重心,此举是表示尊重对手之意。

5. 「仕切」:这个动作像是四股之后直接弯下腰来的样子,两肘放在膝上,下巴微抬,双眼注视对手以求精神专注。这个动作反覆几次,力士便已将自己调整在随时可以作战的状态下。

6. 「手刀」:优胜的力士,可以在接受完行司(类似裁判)的胜利呼名后,拿取所谓谓的「悬赏金」。此时力士右手手刀向左、右、中各别凌空切下,其意义是向三位神明致谢。一般而言,悬赏金只有幕内级力士才有机会拿取

B. 行司── 看日本大相扑时,在两位力士之间有一位身穿和服手拿扇子的人,这就是相扑裁判,俗称「行司」。全日本大相扑有45位行司,行司与相扑手一样也有阶级,最高级的叫「立行司」,专为大关和横纲比赛时作裁判,目前只有二位立行司,即第29代的木村庄之助和第30代的式守伊之助。立行司之下有「三役行司」3人,「幕内行司」9人,「十枚目行司」8人以及23位专为幕下以下力士作裁判的行司。行司的级别可从他们手中拿着的扇子和衣服上的「菊缀」﹙一种服饰﹚来区别。一般十两﹙力士级别﹚以上的比赛,每位行司裁判二次,最后一场由立行司木村庄之助或式守伊之助裁判。而幕下﹙力士级别﹚以下的裁判,一位行司可担当数次。

C. 年寄与准年寄── 相扑界所说的「年寄」﹙师傅﹚和「准年寄」﹙准师傅﹚是一种什么制度呢?当相扑手退休后,常常会作为相扑协会的会员帮助部屋经营,并协助培养学生。这种年寄和准年寄制度开始于江户时代,目前年寄限于105人。由于在年寄权力的转让费上时常发生问题,所以从98年5月起,对年寄的资格重新进行了规定。规定分四类:﹙1﹚横纲、大关﹙2﹚三役1场以上﹙3﹚幕内合计20场以上﹙4﹚十两和幕内合计30场以上。另外,如果退休时没有空位,则可享有准年寄的待遇,待遇规定横纲5年、大关3年、三役以下2年。

D. 相扑八项禁手(犯规)──

1. 用拳头攻打对方。

2. 故意抓对方头发。

3. 突然打对方之眼睛、胸部等重要部位。

4. 用两手同时抓对方两耳。

5. 从正前方抓对方之裤带或从旁用手拉。

6. 抓喉咙。

7. 踢胸或腹。

8. 抓住对方一只或两只手指。

如犯以上任何一条及判败阵。除此之外比赛时如不小心跌倒或脚踏到土俵外,即使对手并没做什么亦判败阵,还有即使即将打败对手,但自己的手先着地或脚踩到土俵外亦判败阵。还有比赛时腰带被拉下,或重要部位被看到即败阵。

E. 番付表──番付表即为力士之排名表,由协会审判委员在本场结束三日后招开下一场所之番付编成会议。若有新入关取十两力士或关取力士间升等力士,等会议结束后立刻发表,其余内容则在比赛前十三日才发表,此番付表由行司( 习司) 以相扑字之特殊书体约费时日左右书写完成。

F. 相扑部屋与亲方──

江户时代天皇特许江户、京都、大阪相扑组之间相互连结之[相扑会所],而主事者谋议之房子即为[相扑部屋]。之后,现役力士亦在自宅收弟子兼主事之工作以为今日相扑部屋之来由。但并非所有为力士者皆可开相扑部屋招收弟子,需有[年寄]身分者。所谓 [年寄]并非指年龄老者,而是由协会认定成绩优秀,有资格做[亲方]者给予证明书方可为[年寄]。

六、 土俵的介绍

相扑力士比赛之场地称为土俵,在6.7 公尺正方的场地上用黏土筑成60 公分高,每边5.45 公尺的正方形,其四边以32 个草袋( 俵) 围成,且上土俵部分由10 个草袋筑成[ 踏俵] , 4 个草袋之[ 上俵] ,平台中间以20 个草袋( 其中,时钟之3,6,9,12 点方向处稍向外突为德俵),围成直径4.55 公尺圆形,平台表面铺细砂,全部费土42 吨。

圆圈内有两条白纱,此为比赛前等待之线,长 80 公分宽 6 公分,两线间距 70 公分。土俵场四根刺绣线,粗10 公分长2 公尺12 公分( 以前为2 公尺1 公分但因曾有力士高约两公尺,故今改为2 公尺12 公分) 重18 公斤,名为房。颜色有黑 ( 冬神玄武 )、青 ( 春神青龙 )、赤 ( 夏神朱雀​​ )、白 ( 秋神白虎) ,祈求四季丰收。

七、 相扑的搏技要领

相扑技法全部有七十手, 但实际用到的只有四十手左右。

八、 相扑文化对日本民族的重要性

 

附注:1.关劦三场连续成绩达到平均十一胜以上则升为大关

2.大关只要不连续二场败绩则不会降为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