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日俄边境“鸟祭”
日期:2016年1月30日09:30-15:30
地点:根室
主题:出海观鸟
器材:7D Mark II
镜头: EF400mm f/4 DO IS USM
根室鸟祭(Nemuro Bird Land Festival),公路旁的休息站,一张海报很醒目。一年一度的观鸟节即将开始。
明治时代开始,根室便一直是北海道东部的最大城市,以沿海渔业以及养殖渔业为主。附近海域物产丰富,由于寒流和暖流的相互作用,以及黑龙江等从陆地带来大量腐植养分的江河,令鄂霍次克海和北太平洋富有养分,大量生命在这片富庶的“海洋牧场”里繁殖生息,形成了著名的“北海道渔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盛产海带、虾夷扇贝、鲑鱼、金枪鱼这些日本最上等的海鲜。而整个北海道最东端的位置,正是根室半岛。公路两旁立着日俄英三语的路标,提醒着人们,这里临近异域,是一个国家的边陲。
然而,对于海鸟们,却是无国界的。根室鸟祭,是当地政府打造的一个生态节日。前一天下午参加完开幕式,我报名了第二天的出海观鸟项目。上午从落石港口出发,下午则从齿舞港开始。
我和一行十余个来自北海道各地的日本鸟友一起,登上观鸟船。今天虽然气温不高,所幸阳光灿烂。这个时间的海鸟大部分是冬候鸟,而我喜欢的诸如角嘴海雀这样的萌鸟夏天才会看到。
首先出场的是非常漂亮的长尾鸭(Long-tailed Ducks),这个季节鸟儿们都换上了“冬羽”,附近还徘徊着一只雌鸟。很多海鸟都是成双成对的,只是雌雄外表差异很大,需要回来查手册才能分清楚。
长尾鸭(Long-tailed Ducks)雄鸟
长尾鸭(Long-tailed Ducks)雌鸟
我注意到一种相貌很奇特的鸟—斑脸海番鸭(Mulanitta Fusca),雄鸟嘴基有红、黄、黑色的肉瘤;眼后的新月形白斑让我想起了京剧脸谱,很容易识别。
斑脸海番鸭(Mulanitta Fusca)雄鸟
黑海番鸭(Mulanitta Americana)雄鸟,
又名“美洲黑凫”,色彩鲜艳的鼻瘤也很醒目
晨凫(Harlequin Duck)也叫“小丑鸭”,披着一件很有设计感的“花外套”。
(晨凫Harlequin Duck雄鸟 )
属海雀科的白眶海鸽 (Cepphus carbo),还有崖海鸦(Uria aalge),它们的冬羽和夏羽区别很大。
白眶海鸽 (Cepphus carbo)
崖海鸦(Uria aalge)
港口鸥类数量众多,岸边捕捉到一只搞到条大鱼的海鸥,狼吞虎咽,让一旁的同伴好生羡慕。
今天海面上的鸟儿不多,我仅仅观到十种左右。远远地瞧见一只海獭,仰面躺在海上,抱着牡蛎之类的海货津津有味地吃着,这是我第一次在水族馆之外的地方见到野生海獭,从望远镜中欣赏了半天这货滑稽的样子了。
地图上看,千岛群岛,将海和洋一分为二,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千岛群岛——勘察加半岛所形成的岛链以内,便是鄂霍次克海;岛链以外,便是浩瀚而喜怒无常的北太平洋。
下午,船行驶在太平洋上,远处的岛屿便是日俄有争议的“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中的齿舞群岛,在日本的行政区划中属于根室市的辖区。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日本之间的的国后岛、择捉岛、齿舞岛、色丹岛四个岛屿,隔根室海峡与北海道相望,
从长焦镜头中,我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一个岛屿上的废弃灯塔,那还是日本人建的。1945年原苏联控制北方四岛后,岛上先后有1.7万名居民离开岛屿。“我们不能太靠近了,那边有俄罗斯的瞭望台监视。”向导有些抱歉地说。大家默默无语,这些政治问题,给大自然的美好景色蒙上一层阴影,或许还是做鸟儿自由,人类的世界太复杂。
这个系列我称之“摄影手记”,而非普通游记,是希望记录下当时拍摄的场景和想法,镜头后面的那个头决定了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画面,单纯“打鸟”,为拍鸟而拍鸟,不是我追求的。野生动物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以及当地的生态保护,人与自然的故事才是我关注的重点。
资料来源:微信公众号-猫眼看世界
转载时间:2016年04月15日
转载网址:http://mp.weixin.qq.com/